像变频器和一些西门子施耐德这样的低压电气设备,国产和进口产品差距真的很大吗?简单介绍一下设备的使用环境。由于产品的特殊限制,车间内不能安装空调。夏天高温沙尘,其他没什么特别的。另外,想请教一下。有什么资料可以推荐,提高对一些设备和电器的了解?
评论:0 发布时间: 2023-05-18 浏览: 198
谢谢邀请我。
这个问题我一定要好好回答。不过,在我回答之前,我先澄清一下我的身份,这也是一个利益问题。我目前在一家小型电器外企工作,负责华南地区的销售。
因为我的身份,这个问题我真的很难回答。你为什么纠结?你急于见那位官员。慢慢来。
在2005年之前,以电气业务为主的公司,如施耐德、ABB、西门子、GE等,日子都过得比较好。为什么?因为有一段时间,国外公司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是国内相关公司无法比拟的。
这样一来,很多用户就会觉得,虽然国外公司的电器产品比较贵,不,应该是很贵,但是质量好,使用可靠,事故少。当然,无论是做项目的,还是做销售的,都知道因为利益分配,这里面有很多猫腻。
那时候外企的销售日子还挺舒服的。和一位在外企负责销售的老同事聊天时,他说,那几天,他很担心年度预算怎么花。如果你今年花不完,那就减少明年的开支预算。
于是,有趣的一幕出现了。春节前,西南某市某KTV的一个姑娘办了年底酒席,招待支持自己生意一年的顾客。有意思的是,这张桌子是西门子的,那张桌子是ABB的,还有一张桌子是施耐德或者GE的。
此时,国内电气企业仍在奋力追赶强国。
就微机继电保护而言,无论是南瑞、南自、姬旭、北四方、施耐德、ABB、GE、西门子、赛尔、阿尔斯通,大家的算法都差不多。区别在哪里?
打断一个故事
2006年,几个以前的同事在广州成立了一家生产微机继电保护的公司。公司其实就是一个家庭作坊。别人一元钱买个垫片,按重量从温州买。你觉得这个东西靠谱吗?
忘记电网公司停用国外品牌继电保护装置的那一年。所有电网公司只能在自己的变电站使用南瑞等公司的继电保护装置。而国外品牌的继电保护装置只能在一些电网公司以外的项目中使用。
好了,回到重点,国外品牌的继电保护装置比国内的好吗?这个真的很难回答。以***简单的10kV馈线保护装置为例。每个人的函数和算法都一样。有什么区别?我觉得区别在于元器件和工艺。有人可能会说,中国制造有多牛逼?怎么会不好呢?我想说的是,中国制造确实很牛逼,但是国内大部分厂商过于急功近利,缺乏“专业”精神,导致产品稳定性差。
该死,手一抖就放出来了。但是我还有很多话要说,等我儿子睡觉了再回来吐出来。
好了,公子爷睡觉了,我也洗完了,然后吐。
我不知道。没有人记得施耐德收购正泰。施耐德为什么收购郑泰?因为正泰在国内市场对主营中低压配电的施耐德的威胁越来越大。先抢占低端市场,慢慢开始抢占中端市场。没错,我们这里说的正泰,当年是小作坊,现在是国内低压电器的市场老大。当时据说施耐德给正泰开出了非常好的条件,正泰就是不想被收购。嗯,我说服不了郑泰,所以施耐德退而求其次,和德力西谈合作,***后成功了。
施耐德为什么要谈与郑泰和德力西的合作?资本家是逐利的。因为,国内低压电器产品和市场越来越好。
遇到一个设计院的朋友,问他们上图的时候去了哪些开关断路器。他说是一线品牌。我说,那不是施耐德,西门子,ABB吗?他说,我操,经济不景气,现在郑泰,德力西都是一线品牌。虽然有点可笑,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说明郑泰、德力西等国货还不错。
说完德力西和郑泰,再来说说另一个专业产品——中高压电容器。
前几年中高压电容还是国外品牌占主导地位。后来国产品牌逐渐崛起,然后和国外品牌平分秋色。然而,从2012年开始,世界似乎发生了变化。以***电网的项目为例。起初,外资和国产品牌相安无事,但慢慢地,外资品牌发现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越来越多的市场被容桂、思源、西电、和荣等国产品牌蚕食。
之所以这样,除了***政策对国产品牌的支持,国产品牌也更有竞争力,产品质量也越来越好。
所以你会逐渐发现国外品牌的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越来越小。
那时候可能大家都迷信洋品牌的技术。但是,今天我们会越来越发现,国内一些公司在技术更新上并不一定比国外差。技术强硬了,品牌的影响力自然会变大。而且,时***今日,国内很多公司的经营者已经不再想着盈利,而是想着做出优质的产品,优质的企业。
另外,很多时候,我不知道外国人是思想僵化还是做事严谨。让他们去改变一些事情简直是要了他们的命。
举个简单的例子。微机继电保护装置需要增加DI/DO。国内厂商觉得这么容易,法国人却觉得不可思议。他们说,你必须先做市场调查。这是个人需求还是普遍需求?把市场调研的PPT改了几遍,才开始立项:立项后,产品出来时黄花菜都凉了。然后,那个法国人又来挑战你了。你不是说增加DI/DO端口可以增加20%的销量吗?为什么没有看到任何改善?尼玛,对不起,客户的需求早就变了。
有一次,我带着配电自动化的终端设备去广西电力科学研究院做入网测试。做什么都有问题,发现协议不对。电科院问我们,能不能改?我们直接回答,我们不做,我们不要这个市场。问南瑞能不能改,南瑞的工程师二话不说当场就改了。
先说低压电容。
妈的,一说就生气。高中压电容器市场相对较好。国内的大部分都挺靠谱的,低压的就不一样了。有各种各样的制造商。***于国内国外,有区别吗?是的。不排除国产低压电容做的不错,但是江浙一带的大部分公司都觉得有点幸运。所以,你会发现不到半年电容器就坏了。
电容器的制造工艺和技术复杂吗?不复杂。那么为什么国内厂商做不好呢?通过我有限的了解,一是故意偷工减料,二是工艺不精。大部分厂商有实力做好产品,但缺乏做好产品的心态。这可能就是国外品牌和国内品牌的区别吧。
什么,你说外国品牌也是垃圾?也许你是对的,也许你是错的。以低压电容为例,假洋鬼子太多了,我也懒得说太多了。
一直到现在,鬼都在防备中国的同事和中国的人,生怕自己领先的技术一不小心被中国公司模仿消化。谁知道,今天与以往不同。所以像施耐德这样的公司裁员几年也不是偶然。有经济不景气的因素,但也有国产品牌日渐崛起的因素。
对了,可能有人会好奇,你是做什么的?你在这胡编乱造。
嗯,2002年到2005年,我在做变电站微机保护的工程设计。
2006年,在设计院工作了一年,整天画图,从事变电站电气二次设计。一直画到半个身子僵硬,差点得了尺神经炎,赶紧跳槽。
于是,从2007年到现在,一直呆在外企,对别人不熟,对微机继电保护装置、低压无功补偿、低压有源滤波器、多功能电力仪表、能量管理系统等只略知一二。
对了,说到多功能仪器,我想到一件事。应该是2011年左右。北京某地铁用了几千块国产品牌的多功能电表。结果大部分通讯不稳定,屏幕失灵,全部换了个外国品牌。
目前我负责的产品是多功能仪表和能源管理系统。如果你需要它们,请随时私信我。谢谢大家!
说到这里,又要有人问了。既然你以前是多功能仪器,现在也是,能说说内资和外资的区别吗?
还是那句话,从功能上来说,国产多功能仪器能把我毁了一个又一个。甚***,国内厂商甚***会针对某个项目客户的变态需求,拿出一款新产品。你问我行不行?对不起,我无能。我做不到。
就像长得好看的人不一定活得好,我们不比那些狐狸,我们比的是业绩。我只是比你更耐用。我只是比你更耐用。你在咬我吗?
尼玛,低压开关柜里装的多功能表,让两只干渴的鸟。什么,远程断路器或开关?你吃了豹子的内脏。现场接触了这么多工程师,没见过有人敢遥控低压断路器或开关的。
我擦,吐,舒服。
各位晚安!
PS:吐槽太多,请勿转载。南方没有阿弥陀佛!
———————分割线
还有一个阻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观念——降低成本!东西做好了,通过了测试,接下来就是如何降低成本,不是通过提高技术水平,优化生产工艺,而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用低价位的零部件来替代。
这段话出自我的一个同事,我觉得真的是一针见血。
相关:机床行业电气设计
先说结论,简单的组件没太大区别,只是概念太差。
如果包括PLC电机,差距太大。
创业不久,公司就用国外品牌或者国内品牌。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应该差不多吧。质量挺好的,不会有问题。直到我自己设计了一台机床,才使用了一些原公司没用过的部件。差距就出来了。
首先有样本。外企财大气粗,样品(选型手册)满天飞。igus在过去的一年中,该公司已经分发了两份样品和小礼品,它们都是全彩色B5300页。我们有一套海德汉姆的样品。施耐德样本不多,但是办公室分开后有三套合订本;欧姆龙的低压选型手册附有实例。尼玛比字典还厚,常用的例子真的不错。我们公司不统计国内样品,网上很难找到。有些公司没有400...
然后是样本。我选择了电缆,并向igus索要样品。说实话,igus的线缆挺贵的,但是我只打了一个电话,样品都是留着配送的(当然公司一直都是买igus的产品)。同一个国内厂商(来自上海)要了两次样品,样品都被我无视了...后来无奈选择了施耐德的产品(因为价格差太大,但是人家不理我,迫于领导压力选择了)
***后,还有领导和客户的压力。客户总觉得我买这么贵的床,你的部件就得好好用,进口的。说实话,松下的国产限位开关真的不到20块钱,后来折衷选择了欧姆龙的。然后就是出口问题,国内部分元器件过不了ce。这也包括施耐德的中国授权厂,还有天津的ce认证不被别人认可,然后整套换成西门子的(吐槽施耐德的时间继电器怎么这么容易坏,ABB的好多了)。
我很想支持国货,尤其是质量真的差不多的情况下。只是国内的产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质量上去了,服务没上去,差距很大。
————————
以下补充
电机差距很大,同样的扭矩,国产外观大很多,发热严重,应该是材质问题。
PLC方面,差距很大,国产系统要么很难用(我见过用C编程的,结果是死循环,五个月打了三次刀),要么抄袭严重,甚***只是内置了国外的老版本系统。只能说国内的东西太浮躁了,这符合大环境。
作为电气机床行业,国产系统不行的主要原因是易用性和稳定性,如果用国产系统价格会更低。相对来说,厂商更倾向于国外系统稳定,能卖更多更高的价格,有完善的售后体系。
目前国外的系统,如西门子、发那科、三菱、海登汉姆等,细分的很好,每个系统也有经济型的系统和电机。国产产品要想有市场,只能降低价格,走低端产品,这对于一个技术产品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只能是恶性循环。
本来我一直以为中国的工业落后世界几年。开始工作后才觉得差距还是很大的。在这方面,外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太多了。说实话,中国人(太聪明了)买了别人的先进设备,用完后准备仿制。因此,外国不会向中国出售相对先进的设备。而且国内科研环境不好,人才流失是必然的。中国在努力,但中国真的要努力。
下班回来写了这么多,因为加班和一个国外代理聊了一会才知道我们的差距有多大。
他今天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控制,原则,结构就在这里,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你拿到国内就做不到这么高的精度和刚性了。我不能拒绝接受它
但是,不满足。
感兴趣的,过来回答。
几年前,我们单位与中国矿业大学搞了一套提升机控制装置。2.8 MW同步电机无减速器,直接负载。原装西门子控制装置是新安装的。去年,该奖项被宣布。该项目获得科技部、工信部、煤监局、安监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大功率水冷中压三电平逆变器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有兴趣的可以继续前进。
《一代人的梦想》和《中矿传动赵家寨项目评价片》
2014年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成果奖拟获奖项目公示名单,
关于表彰第六届河南煤矿安全生产作为本项目甲方主要参赛选手,我客观的说几句。我们的国内产品与国外相差不远。
我们从事采矿。因为国内通用电气厂商因为产品线窄进不去,只有少数专门做矿用电气产品的厂商和跨国公司有这些产品。正好我们有两套国产产品,一套用一套备用,各有鲜明的特点:
西门子:采用两台西门子s7-400系列PLC作为过程控制解决方案,采用自己生产的IGCT作为动力装置,采用西门子的SM-150变频控制装置作为算法。内外冷均为水冷,外水冷配有专门的空调机组散热。
矿业大学:采用两台西门子s7-300系列PLC作为过程控制解决方案,电源设备为德国英飞凌公司生产的一台不知名的IGBT。该算法采用基于德州仪器DSP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变频器控制装置。内外水冷都用,外水冷配有专门的大风扇散热。
相比之下,国产控制装置则是一败涂地,尤其是在关键部件上,技术性能不如国产控制装置,没有核心技术。
不过还好逆变器是我们自己做的。虽然逆变器很简单(裸屁股电路板,甚***没有塑壳封装),而且不到两年就坏了三块,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可以用的。
技术粗糙,核心技术竞争力不足,稳定性差都是现实,但从无到有是很大的进步,对国货还是很有信心和乐观的。
圈子很小,所以我们必须匿名。希望我们***越来越好,打败西门子,活捉转基因鸡,枪毙三菱狗,干掉ABB。
差距很大!!
设计、材料、元件、加工、外观、可靠性、抗干扰能力等等。
从人才角度看,高层次毕业生不是把装备制造业作为***,弱电不明确,强电冲向***电网,对制造业无疑是灾难;
从材料的角度,有同学在做绝缘材料特性的研究。国产和欧洲进口的性能差距不小,当然价格也会差很多。
在加工技术上,国产工艺装备可以满足一般水平,但离高精度还有较大差距;
比如我前不久参观了一家做成套电器设备的工厂,我所在的集团在国内的排名应该很靠前。他们做的产品主要分两类,一类是西门子、ABB的进口部件组装,一类是国产部件组装在一起。进口设备外观舒适,配色合理,操作界面通俗易懂,物理按键机械反馈清晰,质量刚刚好;对面国内的呢?似乎一切看起来都像......
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说说电网里的一台油浸换流变压器,大概一个亿,极其昂贵。
(就是它,500kV换流变压器看起来像坦克。)
我和我的导师去过CSG超高压的XR站。除ⅱ极Y/Y-C相外,其余为TBEA制造。除极ⅰY/Y-C相外,极ⅰ均由TBEA制造。
当时(2013年7月)站里的人指着换流变压器周围的隔离墙说:“你看这个黑色的,前阵子套管刚爆了...这面墙的油漆还没刷呢……”然后他们告诉我们,所有这些TBEA工程师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西门子的还不错。说实话,在我还是个小本科生的时候,真的给了我很大的震撼...
后来和广州的导师还有原来实验室的哥哥一起吃饭。现为CSG科技厅中层领导。他说国外(西门子)有些东西真的很好,现在不行了。注意国产化率!如果没有这些限制,他们宁愿花更多的钱购买西门子的产品来获得安全性和可靠性,但作为国有企业,他们必须承担***意志和社会责任...所以他们进退两难...
不过作为一名研究生,我接触电网也有几年了。其实国外的东西不一定好…国货也没那么差。在小型油色谱监控系统中,***常用的超高压CSG是美国的Serveron,占30%,各局反映的使用中的问题也各种各样,如油泵故障、数据丢失、数据与离线值偏差大等。相反,华电云童(25%)的问题要小得多,该公司与赛龙的情况类似。而且GZ局专门反映了运行比较稳定...以广州凌步(22.8%)、上海思源(20.1%)、深圳点点(18.2%)、深圳奥特迅、宁波理工、河南分公司、国电南自、中能动力、上海广智为首的一批国产目前规模不算太大,但还是有可能的...
***重要的是,国外的产品确实灵活性差,售后手续繁琐,时效性差。Serveron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广州领先局的反映就是售后及时...
供您参考
推荐阅读:
Powered By Z-BlogPHP,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