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光机所信息大道公园鸟瞰图。Xi安光机所供图
中国科学院Xi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首任所长龚祖同先生。Xi安光机所供图
7年前,当总书记参观中国科学院Xi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西光所”)时,我们仍然记忆犹新。总书记到研究所考察,了解体制机制改革、科研模式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完成***重大科技任务等情况。
他说:“你们是重要的科研单位,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同时强调“核心技术不能靠施舍来,必须自力更生”。
这是对西光所***大的肯定和鼓励。
六十年代代相传,一串串的歌从未停止。
***需要什么,我就要什么。西光是应***需要而诞生的& mdash& mdash
1962年3月,为发展我国核武器,解决核爆炸试验所必需的高速摄影和抗辐射光学材料问题,在钱三强、***、的提议下,***二机部和中国科学院决定在安建立以承担核爆炸试验光学测量任务为主要方向的研究所。
中国光学的奠基人之一龚祖同(时任中国科学院光机所(现长春光机所)副所长,58岁)任所长,新技术局副局长苏静任党委书记。龚祖同带领长光所的5名科技骨干来到黄土高原的Xi安。在原安原子能所、陕西分院应用光学所、机械所、自动化所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光机所安分院,1965年正式命名为“中国科学院安光机所”。
六十年过去了,一个个孩子一直在前进。
自成立以来,西光院的命运就与祖国紧密相连。60年来,西光所坚持科技报国、科技强国的初心使命,着力发展高速摄影技术、超快光学和光子技术,经过艰苦创业、改革发展,发展成为以战略性高技术创新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综合性研究所,为我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火星探测”、“深海科学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
努力工作,努力奋斗。
面对西方的技术封锁,西光在公司董事龚祖同、党委书记苏静怡的带领下,以开拓者的勇气和登山者的信念,创造了中国高速摄影的奇迹。
1964年6月,研制出出纳秒级曝光时间单片克尔盒高速摄影机和每秒20万帧的高速摄影机。他们参加了1964年10月16日***颗原子弹试爆,拍摄了爆炸初期火球的状态和变化,圆满完成了光学测量任务。
1966年11月,研制出每秒250万帧的高速相机,参加了1967年6月17日***颗氢弹试爆,圆满完成了光学测量任务。
& hellip& hellip
自主创新打破了西方技术封锁,为“两弹一星”的成功提供了关键测试技术和设备,***中国高速摄影研究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在龚祖同的倡议下,西光所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特种光学材料、光纤和光电器件的研究。***个实验室是光学材料与光纤实验室,开启了我国抗辐射光学玻璃、光纤材料和器件的研究。1965年,第五实验室成立,研究相变管相机,成功研制出多种扫描/分幅图像转换管、多种图像增强器等器件。这门珍贵的课程充分说明,材料与器件的自主创新是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础。
着眼于我国地下核试验的需要,西光所于1967年开始研究地下核试验的测量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努力,80年代初,西光所先后研制出“电视-图像转换器高速摄影机”和“光纤& mdash“变像管扫描高速摄影机”和“双通道单变像管高速摄影机”成功地用于地下核试验。研制了变像管瞬时高温测量仪,已成功用于火箭、洲际导弹和卫星再入大气层时的超高速气动特性和表面烧蚀的瞬时测量。
围绕我国导弹和常规武器试验的需要,西光所发展了基于高速摄影技术的光电工程技术。自1967年以来,先后研制出GS240/35高速摄影机、70mm棱镜补偿高速摄影机、LBS-2000高速电影摄影机和112小型高速电影经纬仪(跟踪高速摄影机)。这些高速相机和电影经纬仪用于卫星发射和回收、导弹发射初始相位测量、常规武器飞行弹道参数的记录和测量等。,并分布在我国各个卫星发射场和武器试验场。
在这个艰苦创业的阶段,西光所创造了中国科技进步的多项***:***台克尔盒高速相机、***台光电高速相机、***根光纤、***炉抗辐射光学玻璃、***台像增强器、***台高速摄影用变像管、***台微通道板、***套高速电视系统等等。开发的高速摄像机涵盖7大类17种胶片阅读机60多种。机械手段高速摄影的频率从每秒几千万到两千万帧不等,变像管高速摄影的时间分辨率从微秒到皮秒不等,为“两弹一星”工程和国防建设提供了***的、不可替代的光学图像记录和高时间精度测量技术与系统。
1985年,西光所研制的18种高速相机被列入“现代国防试验中的动态光学观测测量技术”,获得***科技进步特等奖;同期,7种高速相机被列入“原子弹氢弹的突破与武器化”,获得***科技进步特等奖。
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国际***高速摄影专家海泽来院考察。参观后,他惊叹不已,称赞道:“西光所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技术完备、成果突出的高速摄影研究机构”。
1981年,龚祖同先生被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授予“摄影声学奖”(该领域的***高奖项)。由于在高速摄影领域的全面和出色的研究工作,西光所成功举办了1988年第18届高速摄影与光子学国际会议和2006年第27届光子学国际会议,体现了其在该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深化改革,奋发图强。
1986年,西光所的一项科研成果举世瞩目:陈研究员在英国留学期间,创下了19飞秒超短脉冲激光的世界纪录。后来回国开展飞秒激光产生及其应用研究。
这样的成果在西光院还有很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薛、、、赵先后担任第二、三、四任董事。西光所的超快光学与光电子学、光电工程技术、空间光学技术、光谱成像技术等研究领域不断拓展,逐步发展成为以高新技术创新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积极谋发展、促改革、立学科的重要事件,***今历历在目,值得铭记:
& mdash& mdash以改革促发展,开拓进取。改革开放初期,西光所在时任所长侯洵的带领下,率先进行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实行项目核算制,强化按劳分配机制,将生存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为坚守事业、潜心研究奠定了基础,极大激发了广大科研人员的活力。
& mdash& mdash建立***重点实验室,将我国超快光学和超快诊断研究推进到“飞秒”量级。1991年3月,由院士倡议并经***计委批准,西光所成立了瞬态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后更名为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重点实验室),陈研究员任主任。重点研究了超短脉冲激光产生和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诊断技术的理论和技术。在八五期间率先承担***攀登计划“飞秒激光技术与超快过程研究”,开展飞秒激光的产生和测量, 开展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超快现象研究和瞬态光学在信息、生物、医学和材料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
& mdash& mdash开展航天光学遥感技术研究。1993年3月,西光所成立了空间光学实验室,在薛的指导下,开展可见光空间信息获取、光学遥感、高分辨率成像和干涉成像光谱技术的研究。经过近10年的研究和积累,突破了长焦距、高分辨率CCD相机的多项关键技术,创新了干涉成像光谱技术,率先实现了米级分辨率的空间对地观测,为我国空间遥感技术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此期间,西光所***我国超快光学和光电子学的研究和应用向更高更快的方向和目标发展,创造了两项国际领先的成果,成功研制出9种条纹相机和瞬态测试设备,时间分辨率提高到飞秒量级(10-15),响应波长从可见光扩展到近红外和X射线,时间分辨率、动态范围、同步扫描频率等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和垄断。
光电精密测量与跟踪技术的研究,以自主创新技术***我国军用光电技术多方向发展。在此期间,西光所研制了***套CCD着陆测量系统、***套炸点测量系统、***套红外弹道测量系统、***套多目标红外跟踪测量系统、***套高速电视姿态测量系统、***套捷联式舰载光电经纬仪、***套方位垂直传输系统。在中国的卫星发射场和各种武器试验基地,研制了数百套光电跟踪测量设备;高端测量设备BD-1布拉格衍射仪, 为***科学项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研制了多维精密测角仪和激光电离束光学系统。
现阶段获得***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
世纪之交的创新
进入新世纪后,在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推动下,西光所开始了创新的快速发展期,以项立斌、赵伟为所长。在此期间,西光所成功进入航天领域,成为我国航天光载荷研制的骨干单位,成功探索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西光所模式”,成功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进程。
1999年6月,32岁的项立斌研究员被任命为第五任所长,并提出创新跨越发展目标,以此提振研究所改革发展的士气和信心。西光所进行了全面深化改革:精简机关,推进后勤中心和科研工厂转型,率先发展创新文化。2004年3月,西光所成立了光谱成像技术实验室,对光谱成像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进行了原创性和创新性研究。以“嫦娥一号”、“HJ-1A”、“遥感五号”任务为标志,***西光所空间光学技术和光谱成像技术实现应用突破。
2006年1月***2018年11月,赵伟研究员担任第六任主任,提出“拆篱笆开办公室”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和科研模式,搭建平台,广纳人才,构建创新创业发展新格局,推进飞秒激光技术应用和大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封装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升级超快诊断技术实现飞秒时间尺度物理量测量,布局大规模光子集成芯片研究及产业化。西光院成功探索了产学研“人才+技术+资本+服务”的产业培育发展途径,被命名为“西光院模式” 并在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作用。
2018年11月以来,新院领导班子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出高质量发展思想并整体推进,对科研体制、科研模式、科研力量进行系统调整优化,组建基础、空间、光电、先进制造四个研究部门,形成了“聚精会神办大事”的科研新体系,提升了院的创新能力。***和带动光电工程技术在航天领域应用实现新突破,强化西光在我国航天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按照“两个加速、一个努力”的要求,我院高举超快光学和光子技术的旗帜, 加快了我国该领域原始创新源的创建。
在创新跨越阶段,西光周边***需要构建“三大研究领域、五大学科方向”的学科体系。“高”“快”学科特色更加突出,各领域发挥关键作用,贡献突出& mdash& mdash
在航天领域,先后承担并圆满完成了30多项重大航天任务,成为我国航天领域光电成像载荷研制的中坚力量。XX-10 01、02、03号星光遥感相机使我国***实现1米分辨率对地观测,增强了我国空间目标识别能力。“HJ-1A”高光谱成像仪使我国***实现了灾害与环境的动态监测和预测;“HJ-2A/B”高光谱成像仪极大地提高了其光谱图像数据采集能力。“嫦娥一号”光学成像探测系统获得了我国首张全月球立体影像,探测了月球土壤中14种元素的组成和分布信息;“嫦娥二号”立体相机获得了月球虹湾地区1米高分辨率的图像, 为月球探测奠定了基础。“嫦娥三号”月基望远镜***实现了依靠地外天体的天文观测;嫦娥五号的全景相机、遥感相机和采样装置的图像处理单元为月球表面的采样和封装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田文1号多光谱相机被成功用于分析火星表面物质类型的分布。从“神舟”、“天宫”到“天舟”、“天河”系列光学相机和“天妃”舱外航天服相机,成功记录和见证了航天器交会对接、中国航天员太空行走、***出舱作业等重要历史时刻。
在光电工程领域,在国内率先突破“小、暗、多目标、快”目标信息快速获取与测量技术,实现大视场、多功能、智能化、高精度光电系统的创新与集成,填补了国内多目标获取与姿态测量的空白。突破空间光电滑环和空间转台关键技术,为我国建立海上安全预警机制提供关键技术。研制出亚洲***大口径彩色纹影仪,大大提高了我国超高速风洞试验中的流场测量性能。矢状聚焦双晶单色仪是为上海光源研制的,是同步辐射光源整体应用中为数不多的国产设备之一。的”为“申光ⅲ”计划研制的“惯性约束聚变物理诊断设备”可以实现对聚变过程中各种物理参数的***测量和诊断。为奋斗者研制的全海超高清相机、3D相机、全海迷你高清相机,在深海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移动式光电跟踪系统为搜索和监控载人航天返回舱从再入、开伞到着陆的全过程及央视直播提供了高质量的图像& hellip& hellip
在基础光学领域,通过“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科研模式,解决了我国多个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飞秒激光精密制造技术和装备取得突破,并已成功应用于R&D和国产航空发动机制造。大功率半导体激光技术在芯片和封装两方面都实现了自主化和产业化。大规模光子集成芯片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制备了国际上集成规模***大的光交叉矩阵芯片。超快光学和光电子学发展迅速,飞秒条纹相机时间分辨率达到450飞秒,居国际先进水平;同步扫描条纹相机的同步频率达到300MHz, 是世界上***高的。大动态范围条纹相机动态范围超过10000: 1,达到世界***高水平。阿秒光源的研究获得75阿秒光脉冲,这是国内的***新进展。
现阶段,西光获得***科技进步特等奖4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总书记的话,一直激励着西光人,立志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奋斗、突破。
多事之秋孕育的西方光明精神
西光所主办公楼被命名为“祖同楼”,既是对龚祖同所长的纪念,也是对西光人“迎难而上、开拓创业、求真务实、自主创新、科技报国”精神的延续和传承。
成立之初,***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工作条件极其艰苦,科研设施相当简陋。老专家回忆,科研楼建成前,所有研究室都挤在东边一楼(宿舍楼),14平米的房间里摆着6-8张两斗桌。光学设计依靠对数表,机械设计使用绘图仪和鸭嘴笔,电路系统由电烙铁手工焊接。手摇台式电脑是先进的设备。没日没夜地工作,办公室灯火通明,到半夜十一二点是家常便饭。
这是西光所努力的一个缩影。在60年的历程中,责任和创新始终是西光人的主旋律。在龚祖同主任的带领下,老一辈西光人高昂的精神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开拓性的研究水平,是今天难以想象的。他们以忧国忧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塑造了“迎难创业、求真务实、自主创新、科技报国”的精神。这种精神被西光人誉为“祖和精神”。
“以祖国的需要为方向”。60年来,西光所和西光人始终遵循着龚老的遗志。时代在变,科研方向和承担的任务在变,但西光人的初心和使命从未改变。
回顾西光所60年来的奋斗历程和***成就,凝聚在身心上的“西光精神”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具有“爱国爱地”的情怀和“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一代代西光人以解决民族问题为目标,以“祖国的需要为我们的方向”,带领和支持西光走过了艰苦奋斗、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三个阶段。
第二,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奋发图强的勇气和信心。一代又一代的西光人取得了令世界同行惊叹的科研成就,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自主创新和艰苦奋斗的基础上的。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要求,西光人要坚持自主创新,接力奋斗,这是必然的选择。
三是始终保持“大局观、集体观、奉献观”的理念和品格。自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的西广人依靠大局观念和集体观念,依靠团结协作的品格,强调无私奉献,淡泊名利,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创造了自己。这是西广人必须始终自觉追求的准则和伦理。
第四,始终坚持追求务实、宽厚、务实的学风。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西光人奉行“求真务实、厚积薄发、艰苦奋斗”的学风,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汇聚了社会各界的***人才和爱国学子,使西光院攀上了科技的高峰,西光人奋进于精神的高峰。
西光精神与科学家精神一脉相承,是西光所科学家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新一代西光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服务***需求,勇于担当,创新进取,一直是西光人奋进的主旋律。
西光所5人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获陕西省***高科技成果奖。5人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突出贡献专家;13人获省部级劳动模范和突出贡献专家;近百人获得政府特殊津贴;20多人被评为863先进个人。一个团队获得“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一个团队获得“工人先锋号”称号。两个团队被授予“杰出成就奖”。该院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陕西省精神文明单位。
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西光所
回首六秩荣耀,更觉使命在肩。
我们为走过的峥嵘道路、创造的辉煌成就倍感荣耀和自豪。以龚祖同为代表的一代代西光人,不辱担负的历史使命,向党和***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为西光所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学科特色优势与技术积累基础、做出了示范。处于新时代的西光所和西光人,永远不能忘记他们的***贡献,永远牢记建所的初心与使命。
踏上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本届领导班子与全体西光人,共同见证了建国70周年、建党一百周年和实现中华民族***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历史节点,共同感受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祖国日益强盛的伟大荣光。在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中,向着“四个率先”、“两加快一努力”的目标奋进,是西光人的努力方向,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应有的担当与作为。西光人必须牢记习总书记亲临视察时的嘱托与要求,以建所60周年为契机,努力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
聚焦***需求,强化使命责任。在Xi安分院党组和分党组的领导和指导下,全体西光人在院党政班子的统一领导下,坚定践行建院初心使命,面向航天科技、网络通信、智能制造等战略领域,,以实施“十五”计划为主线,牢牢高举超快光学和光子技术的大旗。加强应用基础研究,聚焦***急需、忧患和面向未来的技术,集中精锐力量,统筹资源保护,加快抢占光子技术制高点;贯彻***体改要求,推进阿秒科学装置建设, 创造超快光学的原始创新源泉。统筹推进重点研究任务和重大任务的实施,建立职责明确、协调高效、保障有力的“***科学家+***教师”新型重大任务组织模式,将科学原理创新与技术研究突破挂钩,促进重大成果产出。
提升人才强国战略,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分类实施吸引人才聚集人才政策,以硬条件营造更好的软环境,招才引智、招才引智;坚持“导师制”、“青促会”、“科研之星”等体系化教育措施,培育教育沃土,培养华少青年;改革岗位聘任,打破“四才”,实行“代表作”评价,让***人才脱颖而出;改革薪酬制度,根据研究属性优化基本绩效和奖励绩效构成,保证基础研究人员专心研究,鼓励高技术研究人员攻坚克难。
追逐光明与梦想,接力奋斗。
西光全体人民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深刻把握“***责任”和“***大事”的深刻内涵和要求,坚决承担起“以高水平科技自立为***发展战略支撑”的使命,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承西光精神,以“四个率先”、“两个加快、一个努力”为目标,坚定创新决心和自信。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作品均为网站转载,请在正文顶部注明出处和作者,内容不得有实质性改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电子邮件:shouquan@stimes.cn。
推荐阅读:
Powered By Z-BlogPHP,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