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银罗生门”事件继续发酵。近日,昵称为钱大爷的理想车主ID在社交平台发布信息,称在李ONE的座位上发现水银,并公布了检测报告。李表示,汽车从研发到生产都没有使用汞,汞的存在是外部行为造成的。店主对此并不认可,继续发布趋势提出自己的质疑。
■新快报记者章雷
理想:车内水银是外部行为造成的。
7月4日,当事人的主人连续发布了三段视频,指向同一个问题——在李的座位上发现了大量的水银,随后双方都根据检测报告显示理想座位确实是水银。
据车主介绍,当天他发现银水滴后驱车前往理想维修中心,由理想的工作人员现场拆卸座椅,双方录下了整个过程。拆开座椅后发现,不仅座椅表面有大量水银,座椅的导轨和海绵里也有大量水银。车主已封存,并在理想工作人员在场的情况下检测确实是水银(水银)。
李当天也对事件进行了回应,称李高度重视,尽快展开全面调查。Li ONE在产品设计、原材料选择、制造、运输、交付等环节均未使用汞(俗称水银),符合《汽车禁用物质》(GB/T 30512-2014)和欧盟等有害物质要求。请随意使用。
同时,李律师表示,汞具有剧毒,要么是使用环节含汞的外物破损或溢出,要么存在外物中毒的犯罪嫌疑。
针对这一事件,李CEO李想在社交平台上的口头回应十分激烈。7月5日,李在微博中回应:“造谣我们用水银的人和媒体,祝你们血液里有水银,脑子里全是水银!”不过,这条充满“愤怒”的微博随后被李湘删除。
在删除了之前的言论后,李湘又发了一条微博:“用水银种毒的视频能被拍摄下来并大规模传播,真的很厉害!谁在操作?”同时表示,如此大量的汞(水银)很可能是投毒行为,支持车主报案,耐心等待案件结果。
对于李和李想的反应,店主说他不认为他周围的人会中毒。其次,他只是认为和怀疑水银是理想党造成的,个人和理想都多次报警,但这些都不构成投毒标准不立案。
所有者:
不认可理想的回应,不断提问。
党主不认可理想的回应,不断发布动态表情表达自己的质疑。
据主人转发的其中一条微博称,它引用了国外的实验,证明水银在20度室温下蒸发0.2g***少需要三年时间。针对网友的求证,他坚称水星***近没有出现在车上。
车主发布的另一段视频显示,车主在李当地的配送中心。视频中看到,车主不断打开未交付的新车车门,任何人都可以无障碍地接触到这些未交付的新车,质疑新车运输过程中存在诸多疏漏。
此外,车主还问了李三个问题。***,理想的供应商有没有可能有其他使用汞的产品,比如水银温度计,有没有可能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小概率污染?第二,在元器件测试和存放的过程中,是否有可能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第三,在零部件的运输和组装过程中,是否有可能接触到其他汞产品?
对于上述猜测和疑问,截***记者发稿,理想方面尚未回应。
“水银从哪里来?”现在还很难下结论。
目前,双方都没有对汞的来源给出结论。
对于汽车中汞的存在是否与李有关,汽车分析师张翔表示,在汽车开发、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一般不使用或不需要汞。在汽车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没有一家汽车企业因为汽车中的汞而出现质量问题,超过1万个汽车零部件没有使用汞。因此,李出厂时应不含汞。
对于车主猜测的气密性试验过程中使用汞的情况,汽车装配专业人士认为,汽车制造中不会使用汞,目前的气密性试验一般采用高强度降雨模拟,与汞关系不大。
一些专家也给出了不同的观点。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汽车质量委员会主任表示,汽车中可能存在汞,***标准GB/T 30512-2014(汽车禁用物质要求)对汽车中的汞含量也有具体要求。在汽车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的需求,汞会存在于汽车的很多部位。修瑜举例说,比如在排挡把、皮革零配件,以及收音机面板等一些车载电器的生产过程中,都有可能导致车内汞的存在。
修瑜补充说,理想汽车座椅中的汞来自哪里,目前尚无定论。但是,作为一个汽车制造商,在不了解汽车中会有汞的常识,或者不确认其车辆所有部件是否无汞的情况下,贸然宣称“汞的使用和购买量***为零”是不专业的。
以上内容版权归广东新快报所有(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
推荐阅读:
Powered By Z-BlogPHP,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