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工业网络小说诞生以来,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心主题。其对家国情怀的描写,在继承传统工业文学创作***传统的同时,也融入了许多网络上的流行文化元素。以奇特的想象力和浪漫的传奇,从生活和个性化的角度出发,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个人的价值追求融入到***和集体的产业建设中,传达了借助科技进步和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实现强国梦的无限愿望。这种创意范式实现了核心价值观与大众消费文化的有效融合,引发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评论:0 发布时间: 2023-05-06 浏览: 86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依靠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工业化战略,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建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到世界***大工业制造国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工业的发展是一部宏大史诗般的“中国故事”,是中国经济的脊梁。创造了世界工业史上的“中国奇迹”,在逐梦的道路上镌刻了“中国印记”。
在此背景下,工业题材的网络小说创作日益蓬勃发展。这些作品高度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工业题材网络小说虽然植根于新中国的工业发展进程,但并不像传统工业题材小说那样拘泥于现实主义的叙事模式,而是更喜欢融入一些超现实的奇幻元素,以多元化的叙事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方方面面。即使是以新中国工业建设为背景,反映社会历史变迁的时代叙事,也往往会在现实与幻想的交织中,在现在与过去的历史碰撞中,重走新中国的工业化道路。
比如网络文学《工业霸***》,以穿越元素为故事发生的契机,从一个新世纪普通青年的视角出发,映射了21世纪初***20世纪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发展的伟大进程。这样,作品不仅视野更开阔,格局更宏大,还能让20世纪缺乏生活经验的年轻读者感受到回归历史现场、见证和参与历史的代入感,引起情感共鸣。
无论主角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几乎都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轻松成功。这种孤立的个人奋斗模式曾经在网络小说创作中很有市场,但当工业网络小说兴起后,明显改变了这种叙事倾向。
工业题材的网络小说并没有抛弃个人叙事,而是将其置于集体主义叙事的框架中,以个人和集体与***的成长发展为主要叙事模式。个人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的传奇故事,总是与集体和***的事业融为一体,密不可分。《超能动力》就是其中***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故事聚焦苏城的传奇人生,从一个国企的基层石油工人成长为国际超级石油公司的大师。在他走向成功的路上,活跃着无数石油人,串联起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尤其是胜利油田代表大会,是故事中的一大亮点。胜利油田大战役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几万石油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争天抢地开发建设胜利油田。当他出现在苏城的时候,距离胜利油田大会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但它始终是激励他不断前进的主要精神源泉。小说中,苏城带领的采矿队依靠石油之战的运作模式,打败了西伯利亚顶尖的外国公司, 这是对油田代表大会胜利的***献礼。从胜利油田代表大会的辉煌到西伯利亚产油战役的胜利,中国石油工人创造了大工业时代***的浪漫和辉煌。
显然,这种写作方式与新中国工业发展的现实高度契合,也用个人传奇与集体力量的交织与共存,构建了一个符合时代需求的网络写作新“酷点”,对网络小说的长远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在工业题材的网络小说中,“工业力量”是一个贯穿故事始终、占据重要地位的创作概念。围绕这一思路,叙述者通常以技术和技能的障碍和挑战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环节,不厌其烦地描述主角如何突破和克服一个技术难题。同时,故事往往会插入很多相关的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比如工业生产的工艺、设备和技术,相关的工业和技术发展史,员工的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等。,作为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尽可能突出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对***和民族繁荣的重要作用。这种硬核的知识叙事模式, 其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在工业题材的网络小说创作中一直广受欢迎,并且越来越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吹牛大***写的《临高启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该书不仅详细描述了工业发展的历史、技术和工程的细节、实践经验等。,而且深入到农业、交通、通讯、商业、医疗、教育、军事等领域。其内容纷繁复杂,几乎全方位地展示了建立现代工业生产体系的艰难过程。这部网络小说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数百名各行各业网友的技术支持,他们为其整理了各种专业资料,因此所描述的行业知识扎实可靠,各种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也顺理成章。因此,这本书被一些读者戏称为“工业文明简史”和“各种工业的百科全书”, 堪称网络工业小说创作的技术标杆。
工业题材网络小说在写作手法上不断尝试和创新,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有效融合,拓展和丰富了工业小说的创作空间和表现形式,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有益探索。今后,在创作工业题材网络小说时,要更加注重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努力提高书写家国情怀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深化其思想内涵,向特色化、精品化方向迈进。
(作者:***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推荐阅读:
Powered By Z-BlogPHP,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