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罗孚近百年的造车历程,似乎正在开启一部英国汽车工业的进化史。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罗孚已经成为英国***大的汽车工厂,年营收高达1500亿元,年均销售新车50万辆,驰骋于全球150多个***,成为“大不列颠之光”。英国汽车厂的“教父”
评论:0 发布时间: 2023-05-04 浏览: 95
前面说过,罗孚是一个“集团”,它基本上由罗孚和奥斯汀罗孚两大工厂组成,由许多小型车厂合并而成。以下是罗孚是如何吸收涓涓细流,***终成为英国主流车厂的:
1929年,由于当时试图销售的主要车辆滞销,罗孚的财务状况不稳定。后来,他换了经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然后他的生意又上了轨道。二战参与了飞机发动机的设计和制造,为50年代汽油发动机的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65年收购阿尔维斯汽车厂,1967年与特里普汽车厂合并,1968年与奥斯汀汽车厂合并,更名为英国利兰汽车公司。
奥斯汀汽车公司的创始人赫特伯特·奥斯汀于1905年制造了***辆以自己姓氏命名的汽车。直到1914年左右,奥斯汀一直是英国汽车工业的***。不幸的是,致力于开发和研究的WW1汽车系列销售不佳,导致公司陷入财务危机,濒临破产。直到1922年Seven car系列成功上市,奥斯汀汽车才转危为安。
七是很受欢迎的型号。1939年,其销量高达29万辆。1947年,奥斯汀汽车公司成功开发A40轿车系列,开始采用顶置轴()发动机。1952年,奥斯汀与由莫里斯、沃尔斯利、莱利和汽车厂组成的纳菲尔德合并。
英国汽车公司(BMC)总部位于英国朗布里奇,主权完全由奥斯汀汽车厂控制。1967年,当罗孚与凯旋汽车厂合并时,***的捷豹也加入了BMC。由于捷豹是国有汽车,BMC更名为英国汽车控股公司。第二年,这两个汽车系统被整合,并更名为英国利兰。
随着英国和日本生产技术的整合以及70年代的两次能源危机,英国利兰汽车公司的经营状况一直疲软。1977年11月,迈克尔·爱德华爵士(Sir Michael Edward)被英国政府下令重组公司组织,简化品牌和车型,经营开始好转。次年,利兰斥巨资引进计算机技术,与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合作,引进“日本式”生产和质量控制技术,以及在电子技术和空调设计方面的***成就,使罗孚汽车的质量更加***,在国际上更具竞争力。
在本田的协助下,罗孚更新了体格,推出了一系列广受好评、销量不错的新车。1980年的美特罗、1982年的迈斯卓、1983年的蒙特戈、1984年的罗孚200和1987年的罗孚800让英国汽车在世界车坛上再次屹立不倒。
到1980年,利兰正式重组为奥斯汀鲁花集团(ARG)。莫里斯和凯旋汽车厂分别于1983年和1984年解散,进入汽车历史。随后,捷豹等其他品牌陆续被出售给私营,成为私营。到1987年,整个集团的名称改为罗孚集团。
在M&A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利兰汽车作为整个汽车主厂,实际上是由五大部门组成,分别是奥斯丁、莫里斯、捷豹、罗孚和凯旋。由于政策或实际需要,又分又合,让粉丝眼花缭乱。除了捷豹、罗孚和奥斯汀之外,另外两家车厂简要介绍如下。-莫里斯汽车厂由威廉·莫里斯于1902年创建。它是英国***家实行批量生产制度的汽车工厂。在利兰集团的整体分工计划下,负责生产后轮驱动汽车,使用与奥斯汀相同的标志。-凯旋汽车厂在利兰集团中属于中上部门,生产不同风格的汽车,其中凯旋英文字体的粤桂馆会徽充分展现了品牌的特色。
推荐阅读:
Powered By Z-BlogPHP,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