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到成堆的垃圾,看不到漫天的灰尘,听不到久久刺耳的噪音。提前从工厂定制的墙板、楼梯等构件整齐地堆放在工地上,工人们像“搭积木”一样“组装”,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这是预制建筑。
评论:0 发布时间: 2023-04-20 浏览: 88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建筑行业正在悄然发生重要变化:通过与先进制造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装配式建筑日益普及。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新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新开工的装配式建筑占新开工面积的25%以上。
市场培育已经形成了相当的基础。
记者在江苏南通现代建筑产业园龙鑫集团江苏建设实业有限公司的车间看到,钢筋、混凝土浇筑,***后制成楼板,都是在生产线上完成的。各种成分都是“一物一码”。只需扫描二维码,了解用途和制作过程。这些预制构件制作完成后,被运送到全国各地的工地,进行后期的施工和组装。
“设计标准化、构件工厂化预制、施工机械化”,***建筑师梁思成多年前设想的“中国建筑工业化”,如今正在成为现实。住建部***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开工建筑面积的25%以上,总面积达24亿平方米。
“室外室内,高空平地,危险机器。”隆鑫集团董事长陈祖新表示,“工厂制件,现场建房”的装配式建筑颠覆了建筑施工的理念,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变了现场的工作环境,将建筑农民工变成了现代产业工人,符合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
装配式建筑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在西方发达***广泛使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完善的阶段。中国业界普遍将2013年视为装配式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元年。今年,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出台了多个指导性文件,拉开了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序幕。
2016年以来,装配式建筑成为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当年2月发布的《国务院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30%。
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广区域,其他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为积极推广区域,其余因地制宜鼓励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
今年年初,住建部发布的《建筑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基本建立智能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体系,装配式建筑在新型建筑中的比重达到30%以上。
近年来,各地相关政策密集推出。上海、深圳等领先城市正在向更高的目标迈进,部分省份明显加快。例如,浙江省提出,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5%以上;海南省提出,到2030年,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95%以上。
专家表示,从2016年到现在,经过多年的示范和市场培育,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基础。
***建筑风格变革:更绿色、更安全
与传统工地的无序相比,有序的工地是装配式工地给人的***印象。在施工过程中,组装好的构件干法施工安装,很少使用砂、石、水泥等材料,从根本上避免了扬尘、垃圾堆积、噪音等污染问题。
作为建筑方式的重大变革,装配式建筑在节约资源和能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根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的数据,全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建筑能耗。在预制构件的施工、室内装修、后期使用等全生命周期内实现减碳,每平方米节水20.5%,减碳7.5%,减少垃圾排放77.7%,极大缓解了传统建筑能耗高的问题。
据了解,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在工期、用工等方面都有明显的节约或改善。江苏省南通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停车楼项目为全装配式建筑,项目面积约5万平方米。如果传统施工现场不少于100人,但通过产业培训,一个人可以做很多事,兼顾吊装、模板、钢筋,那么人工消耗减少一半以上,工期从2年多减少到1年。
“积木”的建筑方式是否安全,是公众关心的重要问题。陈祖新说,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水平已经非常成熟,组装不仅仅是“架设”。预制构件运到现场后,进行浇筑。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保证了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性。
据专家介绍,工厂预制构件可以减少墙体开裂、渗漏等问题,有效提高房屋整体安全水平。在施工管理中,由于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现浇作业较少,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较低。
“双碳”目标下的机遇与挑战
住建部、发改委今年6月发布的《城乡建设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40%。
记者调查发现,装配式建筑在成本控制、产业整合、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挑战。
据了解,由于缺乏相应的产业交流平台,目前,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阻碍了装配式建筑的市场化发展。
中建五局海南分公司总工程师吴说,推进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装修一体化,解决“单打独斗”的问题。
浙江大东吴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楼峰说,组装的构件规格尺寸五花八门,厂家很难批量生产。再加上运输效率低,组装部件综合成本居高不下。他估计,这比传统的现浇法高出约5%***10%。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装配式建筑在行业标准、规范、图集、施工方法等配套文件和技术上远远落后于现浇建筑,急需制定统一的标准体系。
此外,装配式建筑行业缺乏复合型人才和产业工人,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输出数量远不能满足行业需求。
浙江省湖州市住建局建筑管理处处长朱寒峰建议,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更多装配式建筑行业骨干人才,解决精细设计、构件生产与管理、现场施工运营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短缺问题。(记者杨丁淼、赵叶萍、汤涛)
推荐阅读:
Powered By Z-BlogPHP,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