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山市金巨伦五金文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巨伦”)的生产车间里,不同产品系列的自动化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一个个订书针、订书机、多孔文件夹、杠杆拱锉等正从生产线上走下来。工人熟练地操控着设备,金巨伦研发的自动组装装箱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装箱入库。之后这些五金文具产品会发往各大品牌文具企业,走向市场。
自2007年成立以来,金巨伦一直致力于五金文具的生产和研究。其代表产品杠杆拱锉年产量达1.3亿件。是齐心文具、得力集团、艾弗里等国内外品牌文具巨头的主要供应商,市场份额仅次于全球***大的文件夹制造商国际文具,是全球第二大杠杆拱门文件制造商。
“90年代初,我进入了五金行业。当了两年学徒,开了一家加工五金的家庭作坊。2007年,我正式成立了金雨伦。”金裕伦总经理陈介绍。从一个小小的家庭作坊,到成立集团开发工厂,再到全球第二大杠杆弓锉制造商,金巨伦成长背后的密码值得探究。
●陈惠均
自动化,裁员,节能,提高产量,精益创新,收获40多项专利。
在金巨伦的车间里,每两个设备间都配有一名技术工人,监控着智能显示屏,及时发现不良品。自从实现自动化生产后,金巨轮的车间工人从近千人减少到200多人,但产值***少增加了1/3。“杠杆拱档自动化生产后,每天手工组装20多人的产量,现在一个人就能完成。”陈对说:
这背后,离不开R&D团队的大力支持。2008年,由于市场需求扩大,金巨伦深感单靠人力无法满足产能需求,于是“走出去”招聘技术人才,成立研发中心。金巨轮的自动化设备除了动力部件,其他连接或结构都是源自企业自主研发,行业内暂时没有人能复制。
经过13年的成长,金巨轮的自动化水平已达到行业领先地位。目前,金巨轮拥有20条不同系列的自动生产线,其中12条为杠杆拱档自动生产线。
这不仅让金巨轮降低了成本,让利于客户,也使其提高了产品标准,杠杆拱档的市场份额持续飙升。“包括熟食店、陈光和齐新在内的顾客都离不开我们。原因之一是我们的自动化和专业化程度比较高。”陈对说:
此外,金巨伦的R&D团队在产品创新方面进行了更加多元化的探索。2019年10月,金巨伦在秋季广交会上推出了全新的多功能文件夹,并在欧盟、美国、印尼、印度、菲律宾、越南等多个***和地区申请了当地专利权。产品的功能和外观都领先于同行。
近年来,金巨伦每年对R&D创新的投入不低于销售额的4%,并制定了不少于7个R&D项目的年度目标,力争每年***少推出4款新产品。
截***目前,金巨伦已获得产品外观、功能、软件、发明专利40余项。未来,他将以产品的精益和优化为目标,以面向各大品牌企业的个性化定制为发展方向,继续以精益创新***市场和行业需求。
“我们在企业内部设立了创新奖,奖励在创新研发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员工,从而在企业内部培养创新氛围。”陈对说:
产品寿命是同行的两倍。每月的关键问题清单确保了质量。
自动化实现了产量和效率,也解决了手工生产不标准不规范的问题,让金巨伦的产品越来越优质。在金巨伦的产品检测室,R&D人员正在对杠杆弓锉产品进行定期、定量、定线(生产线)的“三定”检测。每个月,金巨伦都会收集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生产线的客户反馈,列出问题清单,交给R&D克服中心。
俗话说“五金是个大市场”,但是文具五金的配件很多,配件组合之间的准确度极高。“因此,客户下单更加谨慎,会综合考虑验厂结果、企业实力、产品质量等参数。”陈说,文具行业一直有高标准和严格的质量要求。
为此,金巨伦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设置了诸多保障。
在原材料方面,以杠杆拱锉为例,金巨轮在关键零部件的生产上一直坚持使用稳定的进口原材料;技术方面,金巨伦在清远投资了一家电镀厂对产品进行表面处理,通过特殊工艺提高产品的防锈能力;模具方面,金巨伦坚持使用日本、德国等地的进口模具材料,保证后续自动化生产的稳定性。
据介绍,在常温下,市面上普通的杠杆弓锉表面会在2年内生锈,而金裕伦***少3年不会生锈;杠杆拱档的常规开合次数只有4000-5000次,而金巨伦的开合次数可以达到8000次。可以说金巨伦的产品寿命是同行的两倍。
“我们要把金巨轮打造成百年品牌,质量是企业品牌的保证。”陈对说:这也是新员工入职时应该树立的质量理念。每一个加入金巨轮的员工,在进入车间学习操作前,必须在入职后三个月内接受产品质量的理论学习。***后,他必须参加理论和实践考试,以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
为了做好质量监督,2008年,金巨伦引进了ERP生产管理系统,对每条生产线进行追溯管理,让质量任务落实到个人。不仅如此,金巨伦还根据客户需求,以高于行业要求的标准制定生产作业指导书,规范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确保产品质量。
硬件和软件双管齐下,金巨伦以自动化为“硬件”,以生产管理为“软件”,支撑她在市场大潮中扬帆远航,不仅俘获了得力、陈光、齐心等众多国内知名文具品牌的芳心,更成为好马、艾弗里等拥有七八十年历史的国外老字号企业指定供应商,产品远销东南亚、欧美。
“走出去”学习,努力成为五金文具行业的***
上世纪90年代初,在被称为“中国日用五金之都”的南海丹灶,小五金作坊遍地开花,金巨伦就是其中之一。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业务拓展的需要,陈联合周边企业成立了金巨轮的前身金达顺五金制品厂(以下简称“金达顺”)。
当时金大顺的产品多为服装辅料、箱包配件等附加值较低的五金。后来,金大顺逐渐意识到五金文具具有使用周期短、消耗量大的特点,国际市场的需求非常巨大,于是金大顺开始转战文具市场。
随着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订单越来越多,团团的开发型工厂逐渐不能满足生产需求。2007年,金大顺转企,金巨伦应运而生。
“接触国际市场后,发现企业的管理跟不上。”陈对说:管理的滞后是金巨伦转型后面临的***个困难。为了适应转型的需要,2008年,金巨伦资助中高层管理人员报读了MBA。
2013年,金巨伦***批MBA学生顺利毕业。陈认为,这为金裕伦的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走出去”的学习,金巨伦逐步规范了企业的管理,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导向和发展战略。
“在当今的国际市场上,除了产品质量,企业的全球战略也应该与之相适应。”陈说:“我们的愿景是让金巨伦成为全球五金文具行业的***。”
企业转型除了管理,***不可或缺的就是人才。尤其是在硬件行业,企业要想在行业中领先,就必须具备核心竞争力。因此,金聚润每年都会选拔有潜力的年轻干部,以“传、帮、带”的方式,带领他们参加内部培训,“出国”深造。
金聚伦在赋能人才的同时,也“把人留好”。除了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工作生活环境和优厚的待遇,金聚伦还将为签约10年的R&D***人才支付购买房产的首付,为人才落户提供有力保障。所以金巨伦的员工流失率很低,入职10年以上的员工(包括管理层)占员工总数的30%。“做企业,产品重要,但人才更重要,尤其是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陈对说:
笔记
以管理创新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在金巨伦,员工的绩效与生产率挂钩,每个车间都承包给相应的车间主管。只要按照标准在规定的成本、损耗和质量要求内进行生产,节约的成本和剩余的生产力就会转化为相应的绩效,算作车间员工的收入。这是金巨伦在提质增效中对管理创新的探索。
管理创新是企业的“内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IBM是一个因为管理创新而脱胎换骨的企业。1993年,他濒临破产。当时刚刚升任CEO的郭士纳决心改革,建立了以绩效和流程标准为主导的决策机制等管理制度,使IBM起死回生,成为今天的世界500强企业。可见管理创新的力量不亚于技术创新。
目前,中国继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如果管理与企业增长速度不匹配,就会影响企业转型升级的质量和效益。企业需要在发展技术的同时不断修炼内功,才能在市场洪流中走得更稳更远。
推荐阅读:
Powered By Z-BlogPHP,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